近期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 > 动态研究  > 近期热点

会议集锦 | 跃变·包容·可持续

  • 期号:2022-12 总108期

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主办,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承办,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养分会、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安馨康养集团协办的“跃变·包容·可持续——2022第三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在京成功举办。峰会分为主论坛与六个不同主题的平行分论坛,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呈现七场学术盛宴。峰会主论坛邀请了多位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进行内容丰富、深刻的主题演讲和对话交流,主论坛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马旗戟主持。

本次峰会聚焦人口结构变化、老龄事业与产业、福利制度、健康生活、社会互助、社会包容、社会持续等深刻话题,从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对老龄社会新时代背景下的“跃变、包容、可持续”展开了全方位、大视野、整体性、前瞻性探讨。

老龄社会30人论坛轮值主席徐永光表示,2023年到2035年将迎来中国老龄社会转型中的基础建设期,社会需要更加适老的政策环境和更加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支持老龄产业创新发展的广阔土壤。对此,需要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力量创新融合,逐渐完善养老服务、康养服务、社会保障等体系,让全龄友好、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等理念深入人心,推动更加包容的社会转型,从而实现与城镇化、数字化、信息化同步共振的协同向前的、可持续的老龄社会。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表示,人口老龄化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老龄社会的形成对中国经济社会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不仅需要汇集各种社会力量协同行动,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包容。

大势:人口跃迁与包容发展

主论坛上,六位老龄领域专家围绕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主旨演讲。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必须高度重视人口问题,今天采取的政策和行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明天的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迁移轨迹。人口规模及其结构、素质、分布变化不是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外在要素,而是内生要素和基础性要素。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指出,人口跃迁是经济旧跃迁的标志,也是人类从年轻社会转向老龄社会的重要标志,在此过程中,也会对经济新跃迁产生新的要求。推动老龄经济和老龄产业的发展是回应人口跃迁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主要方向。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友华从福利与福利制度的角度出发,对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提出反思,表示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全面考量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汲取国际经验和教训。

智纲智库北京中心总经理任国刚从实践经验总结出,提供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干预是对于老龄社会健康养老生活场景的核心之一。

台湾大学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圣琳介绍了台湾时间银行的实践经验,指出时间银行在台湾自发性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较多元化的系统,目前比较多见以及更成功的并不是照护型,而是社区赋能型。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春晓表示,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背景下,在面对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多方面跃变,需要构建出多元包容、全民共享、智能创新的老龄社会。

求解:老龄社会何以持续?

圆桌对话环节,由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学术总监王俊秀主持,六位深耕老龄领域多年的专家学者从劳动力、服务体系、老龄制度等角度对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热烈讨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中,劳动力老化处于高位态势,由于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较慢和乡村地区的劳动力老化将进一步加剧。人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持续创新都将产生重要作用,因而未来劳动力老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对此,他从人力资源赋能、劳动力有序流动、农村老人参与劳动保障、科技向善四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出解决该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生育友好的政策体系,提高生育率。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曾红颖提到,从健康、教育水平、社会贡献三个指标来看,老年人力资源依然是具有丰富的价值。特别是老年人通过公益活动、家庭服务创造的社会价值往往被低估。她从积极应对、适当激励、自主选择三个方面对老龄社会的可持续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认为,面对人口老龄化不应过于悲观,未来的劳动更多将以脑力劳动为主。对老年人而言,其福利和生活并不是由福利制度与工资制度决定的,根本问题在于社会能够生产多少财富和财富如何分配。从养老保险来看,如果分配方式不做出改变,将无法持续。对此,需要补充新的资源,进行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未来,中国需要推动服务型社会的形成,坚持志愿服务的无偿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教授朱耀垠表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坚持基本养老服务人人享有的观点,兜住公民老年期的生存、政府责任、社会道德的三大底线,制定公平规则,树立积极老龄观,实现学为结合、养为结合。目前我国基本养老服务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这将对年轻人的未来养老期待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以强化基本养老服务的弱项为核心,他从老年人精神关爱、失智失能老年人照护、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完善、老年医疗健康服务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表示,老龄社会与数字化、信息化社会同步共振过程中,应从制度上保障和尊重老年人的权利。在推动市场创新、科技创新时,应从制度和文化的层面加以构建,解决老年人面对科技产品与服务的“数字鸿沟”。此外,他对退休制度和安宁疗护提出政策建议,认为退休制度需重新考量,应建立可自愿选择的退休制度;应积极推广安宁疗护,不仅尊重了老人的自我意愿,避免了子女的道德压力,更减少了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认为,养老服务机构和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应从交易关系回归到信义关系。随着养老服务市场化的发展,养老服务机构与老人之间更多的是服务交易,忽略了机构和老人之间的不平等性、依赖性、脆弱性,这对于养老服务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需回归到信任关系,在赋予了受托者以尊严和信任的同时,也应给予其包括自由裁量权在内的决策权,匹配相应的义务责任规范。政策建议方面,金锦萍提出,老龄社会可持续的关键之一在于将金融转化成服务,需要迫切打开金融与服务之间的通路。

共识:老龄社会共识升级

本次峰会重磅发布了《老龄社会转型共识》(2022版)、《老龄社会关键词(2022)》和第三届中国老龄社会研究青年学术论文征集活动——“红枫计划”的获奖名单。跃变中的老龄社会需要从诸多方面提升包容性,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从2018年的老龄社会香山共识到2022年的老龄社会转型共识,老龄社会共识全面升级。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第三届中国老龄社会研究青年学术论文征集活动“红枫计划”评审委员会主席吴玉韶发布了青年学术论文获奖名单。青年学者们的积极参与不仅体现了年轻一代对老龄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更体现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事关所有人,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整体对老龄社会的关注和认知更加广泛与深入。

资料来源:

20221031日发表在老龄与未来上的《第三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在跃变中求解包容、可持续发展路径》改写整理。



(责任编辑:陈若瑶)

Copyright © 2021 RESEARCH INSTITUTE OF SMART SENIOR CAR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158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