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一个社会,65岁及以上的人口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又会面临怎样的问题?根据国际社会标准,这一人口比例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即为深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叫做超老龄化社会。而截至今年9月,日本这一比例已接近30%,为历史最高,80岁以上的人更是首次达到10人中就有1人。毋庸置疑,日本已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我国也在老龄化的道路上不断加速。截至2022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在2031年左右会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因此,人们需要对老龄化社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提早制定应对方案。
一、老龄化不断加速的社区
自2009年秋留学京都以来,我一直住在京都大学附近,前后搬过五次家。2022年初春的那次搬家后,第二天一早,我就遵照网上的“搬家礼仪教程”,带着网购的小盒礼物去跟左邻右舍打招呼。盒内装有保鲜膜、抽纸各一,总价不超过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0元)。
教程上说,打招呼的基本范围是“对面三家,左右二邻”,因为平常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屋后有人家,最好跟正后方与左右两家也打一下招呼。
摁门铃,对方开门,我毕恭毕敬奉上礼物,说自己是新搬来的人,住在某处,以后请多关照。前后一圈转下来,有人家已改成民宿,不定期入住背包客;有人家岁数大了,搬去了东京跟儿子住。剩下的几户,多数住着老年人。
左邻是一位养了一只比格犬的老太太;右邻是一对退休了好几年的老夫妇;屋后的左邻是一位瘦小的独居老太太,对我上门打招呼似乎很意外,扶着助步器连连道谢,说我已经太老了,帮不上年轻人什么忙了;屋后的右邻是一对老夫妇,说今后恐怕要把房子卖了,住到养老设施去。一年后,收到他们放在信箱里的手写书信,说近期要解体房屋,噪音会多有打扰,十分抱歉。果然,没过多久,小楼消失了,留下一块平整的宅基地,插了出售的招牌。
右邻老夫妇很热情,问我要不要参加町内会,又说一年会费三千日元,不加入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町内现在老人家居多,没有多少面向年轻人的活动”。
“町内会”是日本的基层自治组织,以日本行政区划末端的“町”为单位,组织町内住户加入,共同维护社区日常秩序。近年,由于独居住户增多、年轻人观念变化等原因,全日本参加町内会的比率逐年降低,平均在七成左右。一位老师曾建议我无论如何加入一下,“体会日本基层社区的运营方式,就当田野调查”。于是我当场告诉右邻,说请允许我加入。
就这样,接下来,每月都有几天,我会在家门口或自行车筐内发现一个防水文件夹,里面是右邻送来的町内传单,我需要确认传单内容后,在下方的签名栏内钤盖名章,表示阅毕,再传给左邻,町内的讯息就是这样顺次知会。
有时遇到台风警报,町内会会长——一位举止优雅的白发老太太,会挨家挨户亲自给我们发放消防厅的台风防灾讯息,吩咐我们及时收起屋外的花盆与杂物。
文件夹内的传单有的是京都市下发的生活资讯,也有派出所或消防局发放的安全须知。“冬季火灾高发,住宅火灾死者约七成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务请小心使用电气制品”,“本月一日,附近小公园免费举办老年人牙齿健康会,本社区经验丰富的牙医为您贴心服务”,“健康长寿沙龙,活跃头脑,锻炼身体,欢迎参加”……确实很多关于老年人的活动。
搬家后,我订了《朝日新闻》,早晚两份,送报纸的都是附近打零工的中老年人。每到月末,有人上门收报纸费,先后换了好几位,看起来平均年龄至少六十多岁以上。早报里头总夹着一叠本地广告,附近超市的打折信息、寿司外卖单、贵金属回收广告之外,多数与老年生活有关:
“急求二手房,安全安心,迅速签约。”针对想要处理长辈旧屋的子女。
“高价收购奶奶、妈妈的和服。”“遗物整理,请交给专业的我们。”也是为处理长辈遗物的子女提供方便。
“24小时专业护理,宽敞花园,精致饮食,安全安心的老年设施。”往往是私立养老院,价格不菲,每月费用约2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
“想在京都长眠么?葬礼、墓地、供养……一条龙服务。”“好消息!墓地限期大减价。”总算曲终奏雅。
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清楚感受到附近住户的老龄化程度。几乎每天出门,我都能看到外面停着“高龄者专门宅配便当”的电动车。这是日本各地面向独居老人的外卖服务,由民间饮食业、地方政府、非盈利组织等多方合作,全年无休,负责送餐上门,同时确认老人健康状况。各家便当价格略有不同,由老年饮食营养师监制,每餐基本在350日元至500日元之间(约合人民币17.5至25元),对低收入群体有一定补助。
还经常看到“通所介护”(当日往返老人看护设施的服务)的专用车停在路边,护理员将老人抱上车或抱进家门。这是目前很受日本老人欢迎的护理方式,费用也远低于长期入住养老院。平时原则上住在自己家里,每月选择几次“通所介护”。专业护理员上门将老人接至看护设施,为之检查身体、洗澡、理发等等。设施内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是老人重要的社交场所。当天,老人会被送回家中,回归熟悉的生活环境。
我的朋友川端女士曾做过几年访问护理员。她生于19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在教培机构工作了很多年,一直未婚。2006年,教培机构因少子化而倒闭,她考了护理师资格,进入了当时被认为很有前途的养老行业。她好几次跟我感慨,没想到教培行业凋零得那么快:“没有孩子,什么法子都没有。未来是属于老年人的。”
每年九月第三个周一,是日本的“敬老日”,政府会公布一次老龄人口(65岁及以上)的统计数据。2023年9月15日,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共3623万人,占总人口比29.1%(日语称“高龄化率”),较上年增长0.1%,为既往最高数值。80岁及以上的人高达1259万,首次达到10人中1人的比例。京都市的老龄人口为41万零990人,占全市人口的28.5%,比率与上年相等,也就是说,市内大约3.5个人里就有1个人超过65岁。这个数字在我刚来留学的2009年还是23%。
无论是在京都生活十多年的直观感受还是宏观统计,都明确指向京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速。
二、忙于“终活”的老人们
在变得更老之前把自己的房产和物品及时处理掉,对于日本老人来说,是非常理想的选择,也被认为是不给子女添麻烦的负责做法。
日本最常见的独栋“一户建”不具备保值功能,新屋一旦售出,成为二手房,价格就直线跌落。若是住了一定年头,建筑市价等于零,只有土地还能卖钱。想要卖出稍微好点的价格,非得彻底翻修、或干脆拆除卖地不可。但无论是翻修还是拆房,都需相当一大笔费用。
若儿女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这样的旧房,就意味着突然要负担遗产税、固定资产税、都市计划税等名目复杂的支出,还有各种维护费用。若房子太旧,不及时修理或拆除,还可能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中倒塌,收拾残局又需要费用;万一影响到邻居家,还可能支付高额赔偿金。因而很多日本人都将这类不具保值功能的旧房视为“负面资产”,最近甚至出现了一个热门词,“実家じまい”,意思是处理老家。“以后老家的房子怎么办?”是很多日本人切实头痛的问题。
今年57岁的歌手松本明子根据自己收拾老家旧屋的经历,出版了《终于处理完老家了》,目前已加印十次。她高松老家的房子是父亲当初辛苦建成,花了3000万日元。她父母早已去世,自己长住东京。老家的房子一直留着,每年交水电费,也定期维修。多年下来,发现这是一笔相当庞大的开支,终于下决心出售。不动产公司的人却告诉她,房子市价已等于零,土地尚值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若把房子拆了再买地,可能更容易卖出去,但拆房子另需500万(约合人民币25万元)。
“父亲当年倾尽全力建造的家,几十年后居然连造价十分之一都卖不出去,真的很不甘心。”最终,松本明子以6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万元)的价格把房子卖给了一对70多岁的夫妇,又花了200万日元收拾家中的杂物。她说,现在只剩老家的墓地尚需解决。她想把父母的墓地迁到东京,方便祭扫,但老家亲戚不同意。有人建议她实行“分骨葬”,从老家墓地里分一部分遗骨埋到东京。
在朝日新闻2023年进行的一项有关老家墓地问题的调查中,大约三成的受访者选择“放弃原先的寺庙墓地形式,改为骨灰堂、树木葬、散骨(骨灰撒入山林或大海)”。日本传统墓地多为家族墓,安置在寺院,买墓地价格不菲,每年还要另外给寺院交香火钱和管理费。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不想为了家族墓长期付费,而想一次性解决骨灰问题。
对于中青年而言,处理父母辈的房产和墓地是麻烦事;对于老人们来说,如何妥善安排身后事也格外值得关注。这就是流行了好些年的“终活”——“为了人生终点的活动”。具体而言,有订立遗嘱、清理物品、处理财产关系、是否选择病重时不过度抢救、葬礼找哪家公司、墓地选在何处……有趣的是,这个词和“就职活动”的略语“就活”发音相同,似乎意味着好好告别和找到工作一样难。
我的花道老师最近也常提起“终活”。她年近八旬,丈夫已去世,儿女在外地生活,均无意继承家中近百年历史的老屋。老屋有些地方年久失修,但老师总是说,“楼上房间东西太多,要先处理了,才能修房子”。
有时,老师会精心挑出自己的和服,送给她认为适合穿的学生。有人道谢收下,也有人面露难色,说实在没有什么机会穿,这么好看的衣服,您应该自己留下来。老师就笑笑:“我现在就是要慢慢地把东西都清理掉,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京都二手和服市场很兴盛,各种价位的都有,市集上甚至有论斤卖的旧和服,这些多数来自老人家的库存。日本最大的二手网站“mercari”上也有大量布料,标注“从奶奶柜子里收拾出来”,或“妈妈以前囤的”。
有一回,老师问我要不要客厅内的一对装在精致玻璃匣内的红发人偶,我迟疑说家里恐怕没地方放。她感慨道,这是传统的连狮子人偶,寓意吉祥,是过去建新房或开新店时最常见的贺礼,“这些东西以前可金贵,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了。送也送不出去,请人回收还得倒贴钱。”
不过我还是从老师那边隔三差五拿回一些小件生活用品,锅铲、硅胶刮刀、削皮器……有一次是一套《源氏物语》漫画。
“你收下真是太好了,给你添麻烦了。”每次老师都这样如释重负又抱歉地说。
我家附近的修道院也常有老人们讨论“终活”。这里经常收到电话,问能不能接收一些全新的日用品,杯子盘子碗之类,包装都没拆过。有不少是教会外的普通市民,也惦记着能否利用修道院的义卖会断舍离。
山崎女士常来修道院参加活动,她和丈夫退休后处理了东京的房子,带着最少的行李来到京都,结果租房时屡屡碰钉子,很多房主担心健康和经济状况,不愿意把房子租给年纪大的人。“后来专门找公司作担保,才顺利租到房子。”她说。
现在,因老龄化日益严峻,日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生活支援”公司,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租房担保、住院管理、财产管理、身后安排等项目在内的各种服务,尽量支持想要独立居住、尚有独立行为能力的老人。工作人员每天电话确认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将结果通知家人。室内也会安装急救按钮和感应器,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相关监督体系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因此纠纷也很常见。有鉴于此,日本政府正讨论加强与民间机构的合作和对民间机构的监管力度,保证独居老人晚年的尊严。2023年8月7日,首相岸田文雄访问了高龄者独居率达到35.6%的东京都丰岛区政府,承诺今后将“完善制度,让民众能安心接受民间机构的支援”。但政策制定的效率显然赶不上老龄化加速的进程,因此目前老人们的“终活”更多还是依赖民间机构或个人。
开设私人律所的小野律师告诉我,最近这些年,她的不少业务都跟老人有关。比如担任老人的意定监护人,帮助老人管理财产、订立遗嘱,在老人去世后处理各种事务,包括结清医院费用、与租房公司解约、处理遗物等等。一般老人没有订立遗嘱的意识,可能在财产、债务等问题上造成子女间的纠纷。她和几位本地同行组成面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小组,不定期安排讲座和免费咨询窗口。有些老人是和子女一起来咨询,但更多是独自前来。“日本的未来是超老龄社会,不应该让老人独自面对问题,应该由社会各层面共同提供支援。”
三、“老后2000万日元问题”
当然,有余裕思考“终活”的群体,毕竟还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资格。
2019年6月初,日本金融厅经过长达9个月的12次讨论,公布了《高龄社会的资产形成与管理》报告。报告指出,日本不工作的高龄夫妇(丈夫65岁及以上,妻子60岁及以上)一家平均月收入在209198日元(年金、退休工资),实际平均支出为263718日元,等于每月赤字为54520日元。考虑到平均寿命(2019年日本女性平均寿命87.45岁,男性81.41岁),赤字持续20年约1300万日元,30年约2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0万元)。
结论是,“安度晚年至少要准备2000万日元资产”。也就是说,日本政府承认年金等公共养老制度无法兜底,随着高龄少子化的发展,养老金很可能进一步下调,呼吁国民“自助”。
然而,早在2004年,日本政府曾推动年金制度改革,提高保险金,名曰“百年安心计划”。“老后需要2000万元”与政府当初宣传的“百年安心年金制度”显然矛盾重重,这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老后2000万日元问题”。
在野党纷纷批评“政府已放弃公共责任”,“百年安心年金制度是骗人的吧”,“超高龄社会的应对方法与年金制度问题绝不可混为一谈,这言行让公众对年金深感不安,罪过很大”。网上也一片批判,年轻人表示“从现在起不吃不喝也攒不出这么多钱”,“既然养老金肯定赤字,那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交养老保险,反正以后肯定轮不到我们”。
当时的首相安倍晋三很快出面强调,金融厅的报告有不正确和招致误解的内容,“年金百年安心,并不是骗人的”。最终,金融厅不敌压力,撤回了报告。
然而那之后,社会上关于老年贫困、晚年存款不足的危机感却越来越强烈,相关讨论也非常多。紧接着是消费税从8%上调至10%、新冠疫情的打击、物价持续上涨……不少人开始说,2000万日元根本是乐观估计。公益财团法人生命保险文化中心在《2022年度生活保障调查》中算出了新的数据,认为不工作的高龄夫妇晚年若要维持相对轻松的生活,30年需要6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0万元)的资金。
同时,政府和金融界也鼓励人们尽早通过投资增加资产。比起投资,日本人一贯倾向储蓄,但银行长期的低利率很难保证存款的有效增长。日本银行的储蓄利率在0.001%至0.02%之间,我常用的邮政银行利率是0.002%。
于是,早在2014年,日本政府开始推行少额投资非课税制度(NISA),鼓励国民投资。据日本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19年末,全日本证券公司开设的NISA账户共有798万人次;到2023年6月末,已增至1290万人次,其中很多是没有投资经验、收入普通的年轻人,最多的是30多岁收入普通的人群,其次是40多岁的人群。这也可视为年轻一代对“老后2000万日元”的某种回应。
还有一则信息可以配合参考。根据文部科学省改订的《学习指导要领》,日本的小学、初中、高中相继从2020年、2021年、2022年开始导入金融教育的必修课,逐步培养青少年的金钱感觉和理财能力。读书应试早已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还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在危机重重的世上生存下来。
责编评论:
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正面对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年人相关统计数据可能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日本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时,很多政策在实践中常常会碰到各种问题,如此文章所说:资产价值下降,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日本的老年人。对于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中国,我们应该谨慎思考养老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让我国老人度过一个有尊严与舒适的晚年。
(责任编辑:吴超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