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24 日晚,一场聚焦 “AI 赋能智慧医养新生态:从技术融合到全周期健康守护的实践路径” 的闭门研讨会在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深圳市我家守护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中欧科学家论坛组委会秘书长肖灵艳总策划组织和主持,汇聚了科技、医疗、养老、法律、教育投资等领域近20 位行业领袖与专家,共同探讨 AI 技术如何重塑智慧医养产业格局,为中国养老事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
一、行业精英聚首,共探智慧医养新蓝海
会议伊始,肖灵艳副总裁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本次闭门交流旨在与行业伙伴深度分享AI 在智慧医养领域的技术落地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跨领域协作。她介绍了参会的重磅嘉宾,包括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院首席专家苏彤、海南省公益慈善联合会书记兼会长徐守振、南丹麦大学医院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鸣教授,中交医养公司上海宝山区月浦恬逸养老院书记、院长邢瑞鑫,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烽,战略投资家/CIBA新经济创始人何佳蔚,新加坡亚太未来商学院院长焦安之,“一带一路”(欧洲)研究院亚洲分院执行秘书长李济夏,国杰院士专家产学研协同创新部韩波,莫科思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莫晓东,原清华大学副教授秦士存,法国法中孵化器联盟主席孙学光,欧中高企协湖南联络处执行会长胡晴,德国 In-Times GmbH CEO蔺松,深圳市我家守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明,湖南株洲睦邻乔松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远福等行业实践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为议题注入一线运营经验。
二、主题分享:技术与场景的深度碰撞
(一)陈伟明:数字技术重构养老服务三维体系
陈伟明以《数字技术和AI 在智慧医养的应用和探索》为主题,从技术、服务、商业模式三个维度展开分享。在技术赋能层面,他提出通过智能设备实时采集老人健康数据,结合 AI 分析实现疾病早期预警,例如感染性疾病防控场景;基于大数据为老人匹配定制化健康管理、紧急救援方案,同时通过数字资产管理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在服务创新方面,陈伟明描绘了AI 在养老文化服务中的应用图景:利用虚拟现实陪伴满足老人社交娱乐需求,通过 AI 情绪识别技术动态调整服务缓解孤独感,更借助 AI+VR 技术帮助家庭实现代际情感连接。商业模式上,他指出 AI 可挖掘老年消费趋势,优化健康旅游、适老化产品等服务供给,同时通过 AI 助力长期护理险(LTCI)精算,降低护理成本,并提升护理员效率以缓解行业人力短缺问题。
(二)肖远福:养老院智慧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肖远福总经理结合湖南株洲睦邻乔松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实践,剖析了当前养老机构的痛点:失能/ 半失能 / 认知症老人照护压力大,传统管理模式效率低且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对此,他提出 “居家 - 社区 - 机构三位一体” 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通过数据终端、血压仪、血糖仪等智能终端将专业服务延伸至家庭,同时部署适老化智能设备简化操作流程,并计划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向全国推广。
三、焦点对话:破解行业发展核心挑战
(一)系统对接与合规性难题
邢瑞鑫提出三大实践困惑:智慧养老系统与医院HIS双系统数据互通障碍导致护理员重复工作、护理员对信息化操作复杂的抵触情绪、居家远程诊疗的合规性界定。陈伟明回应称,智慧医养系统要具有双应用端口方案对接养老与医疗管理系统,护理员采用自然语言打卡方式等适老化交互设计,系统接口的设计要符合卫健委部门的标准化协议。
(二)数据安全与责任界定
张烽律师从法律视角警示数据安全风险:老年健康数据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AI 决策误差导致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认定问题亟待明确。肖远福补充道,企业已采用数据本地化部署、申请医疗 AI 三类认证及建立人工复核机制三重保障。(三)政策适配与数字鸿沟苏彤关注长期护理险地方试点保障范围不统一、“银发数字鸿沟” 等制度性问题。陈伟明透露,公司开发的 IHIS平台可适配各地政策,通过“科技 + 社工” 模式配备社区数字化辅导员,并联合保险公司推出梯度化产品覆盖不同支付能力群体。(四)技术协同与商业可持续性莫晓东提出AR 眼镜用于远程查房的合作构想,肖远福基于养老行业专业的角度非常认同这个方案,可以在其养老机构直接开展试点。投资人何佳蔚则关注商业模型,陈伟明说明了我家守护目前纯市场化商业运行模式,以每个月收取养老机构的服务费为基础,拓展养老机构的居家服务收取家庭养老服务床位第二岛链,后续是老人需求为导向的相关产品的裂变。
四、战略展望:技术与人文的共生之道
(一)陈伟明:未来三年的三大洞见
陈伟明提出“技术进化论”,预计未来 3年 AI 护理员将承担 40% 常规照护工作,但人文关怀不可替代。强调需同时解决居家服务“最后一公里” 与支付创新 ;“生态共建观” 呼吁医疗、保险、科技、服务四方协同,构建智慧养老生态。
(二)肖远福:四项行业发展倡议
肖远福提出标准化先行,牵头制定智慧养老系统对接国标;与职业院校合建“数字照护师” 认证体系;推广 “时间银行” 互助养老的区块链应用;引进北欧适老化设计并输出中国方案。
(三)苏彤和徐守振提出的关于智慧医养产业发展的五点建议
1、推进国际化与跨界融合:依托平台国际资源,探索国内外合作,推动养老与医疗、文旅等领域融合,构建全球服务生态,提升国际竞争力。
2、打造数字地图基座: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构建全产业链养老产业生态数字地图,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与服务协同,增强企业影响力。
3. 创新数据产品供给:以数据驱动,挖掘个性化需求,将数据转化为多元产品,覆盖健康、生活、精神等领域,完善服务产品体系。
4. 构建数据资产流通体系:建立标准化数据流通架构,推动资产化,创新养老金融投资模式,设立知识资产基金,融合数据与资本。
5. 制定团体标准:聚焦核心环节,联合行业力量制定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提升质量,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会议总结:绘制智慧医养未来蓝图
肖灵艳在总结中指出,智慧医养的核心在于“技术融合 + 全周期健康守护”,未来需重点突破数据互通、适老化设计、政策协同与生态合作四大方向。她宣布将每月举办行业交流活动,持续推动 AI 与医养深度融合。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 AI 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潜力,更凝聚了行业共识,为构建 “科技 + 医养” 新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中国智慧医养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望为千万老年人打造更智能、更温暖的晚年生活。
资料来源:
据2025年6月26日发布在我家守护的《AI 赋能智慧医养新生态闭门研讨会圆满落幕:科技重构养老未来》综合改写整理。
(本文责任编辑:张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