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动态研究  > 学术动态

患者对人工智能接受度、挑战和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的看法:定性研究

  • 期号:2025-11 总143期

Gundlack, Jana1, Thiel, Carolin1, Negash Sarah2, Buch Charlotte3, Apfelbacher TiMo4, Denny Kathleen1, Christoph Jan4,5, Mikolajczyk Rafael2, Unverzagt Susanne1, Frese Thomas1

(1. Institute of General Practice and Family Medicine, 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of Health Sciences, Medical Faculty of the Martin Luther 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 Halle (Saale), Germany;

2. Institute for Medical Epidemiology, Biometrics and Informatics, 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for Health Sciences, Medical Faculty of the Martin Luther 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 Halle (Saale), Germany;

3. Institute for History and Ethics of Medicine, 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of Health Sciences, Medical Faculty of the Martin Luther 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 Halle (Saale), Germany;

4.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Medical Informatics, Erlangen, Germany;

5. Junior Research Group (Bio-)medical Data Science, Medical Faculty of the Martin Luther 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 Halle (Saale), Germany

编者按:

在智慧医养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已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重塑医疗与养老服务生态的核心驱动力,正全方位渗透到健康监测、诊疗辅助、康复护理等关键场景。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AI更被寄予破解医疗资源不均、降低照护成本的厚望。然而,技术落地的成败,还要取决于患者的接受度。本篇文章通过对患者进行访谈,系统探索了患者对医疗AI的接受态度、实施挑战及应用偏好,为智慧医养场景中AI技术的落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用户视角参考。

 

由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目前缺乏统一的定义,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宽泛的界定方式:AI是指利用机器模拟人类推理和智能行为(包括思考、学习和推理),旨在解决那些原本只能由人类专家解决的复杂问题。AI包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

过去数十年,AI在发达国家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应用也不断拓展。尽管医疗AI系统研发方案众多,但其实际应用有限,部分原因是缺乏充足数据集及系统落地难。在此背景下,终端用户的参与至关重要。研究患者在医疗AI系统中的参与度有助于理解用户需求、提升新技术接受度,避免使用不足、规避或抵制等问题。此前相关研究多采用定量方法,聚焦特定医疗应用或专科的患者看法,对门诊患者、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及低社会经济地位患者等群体研究不足。本研究参考技术接受模型(TAM)、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UTAUT),纳入了上述欠关注群体,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探究其对医疗AI接受度、挑战及应用场景的态度,为医疗AI合理落地提供参考。

研究通过半结构化焦点小组收集患者对医疗AI的看法。采用便利抽样结合目的抽样与滚雪球抽样法招募参与者,主要来自哈雷(萨勒)和埃尔兰根及周边地区的门诊机构(大学区域、家庭医疗诊所、理疗诊所),另纳入1组埃尔兰根精神病院临床患者以提升样本异质性。20226月至20233月开展6个焦点小组讨论,每组58人,直至达到主题饱和,讨论全程录音。访谈核心问题包括:哪些因素会提高/降低你对医疗AI系统的接受度?你认为医疗AI成功应用面临哪些挑战?你认为医疗AI在哪些医疗领域有应用潜力,哪些领域不适合?研究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本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与分类,使用MAXQDA2022软件进行编码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提炼出 4 个主题:

主题1:促进患者接受医疗AI的因素

清晰的使用说明及AI用途解释有益于患者接受,尤其对技术知识有限的患者。透明度对理解AI系统开发目标、数据处理及使用方式至关重要。患者认为AI的首要目标应是提升患者福祉,而非商业优化,因此主张AI需由独立政府机构等进行非营利性开发与资助。此外,患者希望AI系统参照医疗设备标准进行测试,通过外部验证与长期使用验证更易获得患者的认可。

主题2:阻碍患者接受医疗AI的因素

患者将人工监督与决策权限视为AI应用的前提,若AI系统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决策,会降低接受度。数据保护缺失与个人数据滥用是AI接受度的重要障碍,可能会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此外,患者重视医疗专业人员对AI系统的态度,若医生对AI不认可或反对,患者对AI应用的接受度也会下降。

主题3:医疗AI成功应用的挑战与要求

患者提及的挑战往往也是医疗AI成功实施所需满足的要求,研究将其归纳为以下8个子主题。①资源消耗与兼容性不足:AI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人力及技术资源,而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差异大、系统缺乏标准化,同时需关注环境可持续性,平衡技术供给与维护。②全民可理解性与可及性:AI系统需直观界面,通过适配解释、多语言及辅助人员,确保不同年龄与教育水平人群可理解、所有人群可使用。③教育与培训:需为患者提供AI使用简短指导与学习平台,医生需接受AI培训或获取资质,部分建议将AI指导纳入医学教育。④AI资金问题:AI开发与使用成本高,参与者质疑其能否免费开放及医保是否会补贴。⑤数据库建设:需充足、最新且具有代表性的AI训练与工作数据,但数据获取受法律、时间等限制。⑥信任与接受度构建:需通过时间积累或正面体验,在患者与医生中建立对AI的信任与接受度。⑦融入日常工作与实用性:医护人员融入AI需要额外技能与时间,AI开发需重实用性,让患者参与并收集反馈以适配日常流程。⑧机构监督与认证:AI需按医疗设备标准审批,基于医疗效益、伦理评估,设立透明质量标准与监督机构,部分患者建议立法明确人类决策权。

主题4:医疗AI的应用场景

患者主流观点认为AI可作为辅助工具与信息来源(主要服务医生),对AI独立决策(尤其医疗领域)持怀疑态度,因涉及健康相关决策与伦理考量。AI的潜在应用领域包括协助医患沟通、数据收集、辅助诊断、个性化方案定制、护理与娱乐、流程管理等。对于需要共情交流的任务、部分专科领域不适用AI,因为人际互动在护理中至关重要,不应被AI取代。

本研究通过定性访谈深入了解了患者对医疗AI接受度、挑战及应用的看法。研究发现患者更倾向于AI作为需要人工监督的辅助系统,而非自主系统。缺乏人际参与是AI接受度的重要障碍,AI应用应聚焦辅助功能,而非作为自主系统独立运行。后续研究可基于本研究结果设计问卷开展定量研究,覆盖欠代表群体,探究不同种族、护理接受者观点,研究AI实际落地与要求实现路径。

基于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医疗AI的开发提供建议。开发者应让患者参与开发并收集反馈,确保人工全程掌控决策、系统兼容、数据充足且透明安全,同时优化易用性以适配全人群,明确AI仅为辅助工具。医疗服务提供者需先掌握新系统功能以评估结果、向患者解释,且保持人文关怀,重视自身对AI的评价对患者的影响。立法者应制定AI医疗设备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含公平、环保、患者培训内容),在应用前测试验证、应用中持续监测,始终以患者福祉为核心。虽医疗AI落地存在挑战,但只要开发者不优先逐利,患者对其应用总体持开放态度,并认可其辅助医疗的潜力,未来有望实现实用且可持续的落地。

 

资料来源:

根据Jana等于2025年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期刊题目为《Patients’ Percep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ceptance, Challenges, and Use in Medical Care: Qualitative Study》的文章缩写整理而成。

(本文责任编辑:郭瑞芳)

Copyright © 2021 RESEARCH INSTITUTE OF SMART SENIOR CAR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158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