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适老化,顾名思义:适应中老年人。指在建设设计、公共设施(商城、医院、学校等)建设、居家环境装修等进行的适老化,包括实现无障碍设计,引入急救系统等。其目的是满足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保障老人的安全。
中国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既成事实,但这个社会有变得更适合老人们生活吗?从本篇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适老化。
专栏撰稿人:王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副主席兼产学研合作工作部部长,智慧养老50人论坛常务理事,北京怡凯智能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全国智能养老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发展目前正处于两大趋势交汇之处:一方面在向老龄社会快速迈进,同时也在向数字化社会转型。老龄化进程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数字化进程的快慢往往取决于我们应对老龄化的方式是否得当。我们今天谈谈老龄社会的“老龄”对数字化进程的制约作用及其背后的原因,也就是对所谓的“适老化”的要求。
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体现在老龄化的惊人速度和老年人口的庞大数量。到2019年底,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2.5亿,占总人口的18.1%。同时,数字化正在渗透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整个社会的数字化。从百姓的工作、学习、衣食住行、医疗健康、休闲娱乐,到社会参与和社会治理等等,数字化无不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和社会的交互方式。尤其是自智能手机普及以来,我们越来越多的日常事务处理已经由纯人工转变为人工与数字化结合了,有的甚至完全数字化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被数字化浪潮抛在了后面。
图1 数字化与老龄化的重合
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从最初查找信息的方便,到足不出户的购物和订票,线上教育、炒股、在线娱乐,在线挂号、线上问诊,网上政府办事大厅直接办理业务等。现在传统的家用电器也穿上了数字化的马甲:冰箱、微波炉、温度调节器、洗衣机都有了彩色显示屏,电视也多了机顶盒。在我们方便地获得各种数字化服务的同时,数字化也改变了公民的社会参与和贡献的方式。因此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和体制完善。
图2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数字化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数字化进程一直是由年轻人作为中坚力量。从早期的个人电脑、互联网,到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再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微信、抖音和移动支付,给技术应用趋势定调的都是年轻人。但是,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字化应用的持续渗透,我们也发现,获取更多的社会数字化红利,仅仅靠年轻人已经远远不够了。尤其是在我们将迈向超老龄社会的时候,数字化社会更不能仅仅是年轻人的数字化,而必须是全社会的数字化,也包括两亿多的中老年人。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社会不仅仅对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有益,并且对全社会有益。因此社会的数字化也需要包括让中老年人了解各种数字化服务的存在,甚至参与这些服务的设计与开发,通过适老化设计降低他们使用数字化服务的门槛,建立用户支持体系来协助他们持续地使用各种数字化服务。否则越来越多的老年用户将被排斥在数字化社会之外,这将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管理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不夸张地说,适老化程度决定着老龄社会数字化进程的速度。
而老年群体对数字化的感受则和年轻人全然不同,常常充满了挫折感。首先,他们通常觉得新科技产品的使用学起来比较难,自己已经过了学习的年龄了,因此不会好奇地主动去发现是否又出现了什么适合自己的新的数字化产品或应用。而当他们看到一个新产品时,常常会基于外观展示,根据以往的经验,去做一个判断,决定其使用价值是否值得去花功夫尝试。当展现的产品用途不直观明显时,他们会觉得产品不值得花精力去了解和尝试。如果他们真的鼓起勇气去尝试使用的时候,又常常发现确实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困难重重:从界面显示到交互操作,从难以理解的术语到不知所云的符号,从应用流程陌生的逻辑到需要记忆的多个步骤,处处感到吃力。这就是适老化不足的后果。经历了几次误操作或反复尝试后仍然没有感受到其使用价值,而身边又无人协助,老人们很快就选择放弃了。因此,数字化产品适老化的不足,会直接影响社会的数字化进程。
图3 适老化对老龄社会数字化的影响
近几年来,数字化和老龄化碰撞所产生的摩擦越来越多。当银行存折+柜台先变为银行卡+ATM时,进而变为手机APP时,一批又一批老年用户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边缘化。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疫情跟踪控制的效率,但同时,也导致大批老人,尤其是高龄空巢老人因为无法操作健康码而无法出行。有些公园的门票只能在网上提前购买或预约登记,大批老年用户不得不勉为其难地求助于他人,或者只能望票兴叹。有些医院开始了尝试使用导医机器人,但因为与老年患者的交流困难,基本被老人弃之不用。现在数字化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到生活中了,共享单车、外卖、快递、自助缴费、看病挂号等都已经或正在转变为扫码操作,这将大批无能力扫码的老人拒之门外。除此之外,近年来全国各地大批社区购买了种种智慧养老设备,包括腕表/手环、健康监测设备、一键通设备等等,大都因为老年用户不想用、不能用,或无法持续地、准确地使用而被束之高阁。类似的,在数字化进程中,传统服务界面的消失,使大批老年人无所适从。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媒体的报导也越来越多,这都显示中老年人跟上数字化的步伐困难重重。
目前已经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大多是传统服务的用户界面在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与中老年用户的脱节,而老人觉得以前能用的服务现在不能用了。还有很多数字化所带来的新型服务更是放弃向老年人宣传,直接甩下了大批中老年人,比如导航服务,点评服务,团购服务,线上翻译,导游服务,盲人辅助等等。这些新型服务是通常生活在惯性中的老年群体没有接触过的,因此也往往意识不到其存在,而使老年群体与这些服务失之交臂这一问题被掩盖着。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现在的民用电子产品和二三十年前的有了很大不同,其差异更多的是体现在其配置和使用方式上,包括使用说明书。现在的产品很多是联网的,配置时往往需要下载APP,在APP的指导下完成;厂家通常已经不再提供详尽的说明书了,而是给一个下载pdf的链接。而这些变化实际上并没有考虑中老年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能力,牺牲了他们独立配置使用这些产品的机会,导致很多老年用户对新的电子产品敬而远之。
这一切的背后的原因就是数字化进程中的适老化严重不足,导致与老龄化趋势的冲突不断加剧。适老化不足体现在几个层面:包括社会数字化发展的适老化规划、数字化产品的适老化设计、信息服务的适老化设计、中老年用户支撑体系的配套等均远未达到实现老龄社会数字化的基本要求。而目前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明显的改变迹象。这种不足导致大批的老年人没有意愿或没有能力持续地使用大量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严重地影响着社会数字化的进程。
资料来源:
据发表在智慧医养分会公众号上的《【适老化系列1】老龄社会数字化的障碍:适老化》缩写整理得到。
(责任编辑: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