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 > 动态研究  > 近期热点

会议集锦 | 精神不老,人就不老——精神养老服务创新实践及思考

  • 期号:2021-12 总96期

1111日下午,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精神不老,人就不老——精神养老服务创新实践及思考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北京市东城区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创始人、主任卞学忠主讲,并主要由以下专家就会议主题展开研讨。

一、李佳(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适老化专委会副主任):促进精神养老还需立足普通人视角、转变老年人需求认识

首先,以往涉及老有所为精神养老等话题,关注对象往往集中在老干部、老科学家等,对于普通老人关注较少。因此,需要更多地立足普通老人,为其寻找精神养老的环境,去除精神养老的门槛。

其次,媒体也要加强对普通老人精神养老的报道。目前,关于普通老人精神养老的内容,在媒体宣传中还是比较少的。媒体对于报道普通老人相关事迹的意愿不强,关注度不高。在宣传方面应该说还是存在不足的。媒体应该加大对普通老人的关注与报道,比如可开设报道普通老人精神生活或相关事迹的栏目,使民众能够感同身受,参与其中。

再次,精神养老需要突出老人亮点。围绕普通老人开展精神养老,往往是涉及面很广,但点却不够鲜明。个体性强,公共性弱。应该以普通老人人生中的某一亮点为突破口,以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这样老人生活会更具意义。

最后,是转变对需求的认识。谈及老人需求时,经常谈到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认为老年人需求是一种层级需求。但实际目前老年人需求是更为复杂的并列需求。按照核心需求理论来说,是由生存、成长、关系三大需求所组成。三大需求同时存在、相互交织。并且,某一方面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老人在另一方面的需求会放大。目前,对于老年人复杂需求的认识和分析是有所欠缺的,需要转变满足老年人物质养老后才去解决精神养老的层级需求认识,精神养老与物质养老等应是同步进行的。

二、梁宏伟(中国初级卫生保教基金会项目执行主任):精神养老服务主线设计与多样性是吸引各方资源汇入的关键因素

针对老年人的活动应更加丰富多彩。部分老年人不愿参与活动,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活动种类、内容不够丰富,所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选择尤为重要。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之前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在兴趣爱好上投入更多精力;退休之后能够专注于兴趣爱好时,关键在于是否有选择活动的机会和平台。此外,在开展丰富活动、项目的同时,还需设计主线(比如健康、阅读为主题的主线)。在确定好一条主线的基础上,可开展相关子活动。主线不仅是吸引基金会、企业提供资金、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的支持和投入的必要前提,也让老年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时一目了然。也可以针对固定片区内固定老年群体提出的具体需求开展项目,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陪老年人好,助力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薛晓萍(银龄书院创始人):丰富多彩且低门槛活动有利于精神养老服务的推广和普及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样的,千篇一律的精神服务无法吸引老年人参与。比如阅读,单纯的阅读很容易产生枯燥感,需利用各种方式使老年人参与其中,展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疫情背景下,老年人活动空间与社交网络受到限制,孤独感成为老年群体中严重的问题之一。老年人需要陪伴,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服务。比如阅读茅盾的《春蚕》时可观察蚕的生活状态,涉及节气相关的作品如沈从文的《腊八粥》时可制作品尝相应节气的传统美食等。针对老年人的精神服务需适合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提供统一化的精神服务容易产生疲惫感。提供参与门槛较低或无门槛的老年人精神活动有利于精神服务的推广与普及。

四、林茜(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人均寿命与学历的增长带来精神需求的提升,如何满足精神层面供给值得思考

从七普数据可以看出,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从退休到死亡之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尽可能缩短失能失智时间的情况下,追求第三人生的健康活力老人如何在这段时间里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成为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充分的利用好老年人口红利,健康老龄群体,尤其是素质更高的,七普与六普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提升了4.98个百分点,为13.9%,人口素质的提升也势必会带来对精神生活的进一步追求。这不仅对于老年产业会带来推动,对社会各行各业也会是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社会组织、社会企业也应顺势而为,做更多的尝试。

人注定会走向衰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让老人玩的更快乐,更有意义,是需要思考的。精神健康的情况下,身体状况也会随之得到极大的改善,有助于积极老龄化。你伴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如何能让变老变得更好,保持生命力与幸福感,是一个大的命题,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或许在积极老龄化的影响下,少子化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年龄不是问题,精神不老,人就不会老。

五、龚炳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六所研究员、教授级高工;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促进精神养老发展需重视三个加强

1. 加强全社会精神养老重要性的思想教育。提高全民包括政府、企业、养老机构以及老年人本身对精神养老和精神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尤为重要。包括哲学在内的诸多领域,精神和物质历来是两大重要问题,精神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精神养老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于精神养老的认识。特别是重视老年人本身对精神养老概念的认识,原因在于精神状态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有利于患病老人的康复。

2. 加强研究开发养老服务内容、工具、产品。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养老的认识,需要一些具体的工具、产品作为支撑,比如编写小册子、服务工具等配合精神养老的宣传推广工作。

3. 加强研究评价精神养老服务质量的指标和方法。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质量是否能够满足老年人需求,需要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而精神养老服务质量更是促进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陈刑天(沁春智慧养老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精神养老实践的困境

作为经营养老公寓的企业在资金方面并没有像公益组织等的焦虑感,但近年也面临较大压力。比如精神养老在所经营的老年公寓中存在非常突出的矛盾。无论是“9073”或是“9064”养老模式,养老公寓的社区集中养老的模式作为“7”“6”,大体可以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原因在于有一系列国家、地方等的标准可循,并有相应的满意度调查。一定的标准能够帮助养老机构找到方向,但基本生活照料已不能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需求,如何满足其玩好,乐好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已变得重要。

其中,个人理解,玩和乐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玩,是自我能够得到文化和精神上的升华,提升生命质量。乐,主要是将自身经验、兴趣,借助外力发挥出来并帮助他人。比如,到内蒙古恩格贝沙漠植树造林的日本老者远山正瑛。在所经营的养老公寓中,70%以上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这类群体对于个人生命质量的要求是极高的。孤独、对死亡的恐惧、经济负担、保持个人尊严等都是此类群体不得不面临的巨大挑战,但其战胜这些挑战是极其困难的。因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解决。

但客观来说,仅依靠机构一己之力是很难应对。养老公寓社区集中养老的模式,与居家养老相比可以说更加经济,效果更显著,即便如此,也难以做到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的需求。

此外,还面临着若干困境,一是资金困境;二是人才困境,特别是公益性专业人才;三是公益性生态困境,公益组织提供支撑老年人精神生活服务的能力较为欠缺,多样化不足,吸引力较低。

七、王瑛(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总干事;北京公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

本次研讨会着重探讨精神因素在老年人生活和生命中的位置。

我国以较快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许多都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关。当前,社会上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供给不足,不仅是在精神陪伴方面,精神方面的很多疾病在老年阶段被凸显,但往往老年人对自身精神疾病认知、求医存在障碍。另一方面,精神与人性相关,人需要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这是人生命中的重要的支点之一。国外常见的是中老年人行动在公益慈善的第一线,其动机就是在公益行动中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让自己保持持续工作的状态,这对于精神状态乃至身体状态的改善都有益处。但目前在我国,选择做公益的中老年人并不多见。

当前,我国公益组织的发展缓慢,其原因之一就是在这二、三十年间,社会发生改变,公益组织却不肯转变,墨守成规。公益组织的发展与资金的态度和策略密切相关。近年来资金对公益事业的要求在提高,更加专业化。目前并非资金不足,而是对现有公益组织的发展状况不满意。

关于精神养老,目前多数养老机构对于精神养老这一概念并不了解,更需要在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做探讨,做努力。

八、车凤(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研究员;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老年精神文化、慰藉服务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服务质量最直观的体现,体现在对弱者的关注和投入程度。运营社会组织的悲壮感我感同身受,我参与了幸福家和石景山快乐康健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展的一些活动,包括为社区居民开展家风传承讲座等等。卞老师做的很多创新尝试应该在更大范围和层面上推广让更多人受益。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可以考虑我们一起组织几个社区线上联动开展活动。

老年人的无助和失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无法确认自我价值。实施教育双减政策后,孩子们比之前多了很多空闲时间,这些时间需要社会教育补位。我们可以结合之前提倡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考虑有没有可能让老年人像课外辅导员一样带孩子做手工,传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协调发展,老年人有没有可能补充学校教育开展联动,和孩子的交流对各方面都有利。老年人生命力活力减弱,与元气爆棚的孩子互动相互滋养,”“在一起,孩子也有成就感,会觉得自己有价值,也能学会如何付出爱。

卞老师还提到组织老人开展戏剧演出。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矛盾或冲突通过戏剧的形式演绎出来。北京通州梨园的幸福家做过尝试,这类戏剧演出有利于社区管理,将老人的玩乐活动加入一些深层思想的内核,社区治理和公共精神的培育连在一起,一举多得。

国家层面对家庭作用提出家庭家教家风三家。在家风传承的问题老年人不能缺位,老年人是家风传承的核心和根源,留给孩子最宝贵的不是存款而是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传递是个人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培养民族自信的源泉,也是老人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资料来源:

20211124日发表在老龄与未来公众号上的《观点聚焦丨精神不老,人就不老——精神养老服务创新实践及思考》缩写整理。


(责任编辑:赵子妤)

Copyright © 2021 RESEARCH INSTITUTE OF SMART SENIOR CAR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158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