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 > 动态研究  > 近期热点

会议集锦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期照护思想

  • 期号:2022-06 总102期

2022412日下午,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期照护思想”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原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老专家协会副会长唐钧主讲

唐钧教授首先阐释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目的,一是阐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际共识建设的参与,二是根据国际共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进行纠正。

随后,唐钧教授从古代社会思想中的长期照护、古代典籍制度中的长期照护以及中国传统“孝文化”评析三个方面展开话题。他引用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第一项“独立”中“准则六”中提到的“老年人应该能够尽可能长期在家居住”一则,引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思想——善终。他表示,“终”可以用八个字来解释——“寿终正寝、老死牗下”,即在自己家里平和而有尊严的得以善终。他认为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文件中提到的长期照护应该包含有专业团队提供的安宁疗护(姑息治疗)有着异曲同工的意味,但现阶段我国对于安宁疗护的推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21世纪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个长期照护系统,使能力大幅下降的老年人能够获得必要的照护和支持,以便能有尊严地生活并受到尊重。”关于古代典籍制度中的长期照护,唐钧教授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表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的确立意味着在法律上中国与国际共识采取了一致的行动。而通过对中国历史中有关老年人福利制度方案设计的梳理,可以发现早在公元前600-500年的先秦时期就已定下基调:其一,国家立下法度并通过教化,赋予老年人的彰显地位,以倡导孝行;其二,以制度规定老年人在年龄增长可享受递增的“福利待遇”。

在中国传统“孝文化”评析的讲解中,唐钧教授强调,由于经济政治、社会背景在不断变化,对于变化的结果,不能用单一的线性思维去理解,因此应有的态度是“扬弃”。但扬弃不是抛弃,要借助国际共识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的老年照护思想进行回顾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唐钧教授用《孔子及七十二贤图》收尾,他表示,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用孔子思想可概括为“敬”,因此孝文化、传统文化仍需回归孔子的原思想,对老人既要养,也要敬,但过犹不及,“敬”也应有限度。同时,不只是后辈要敬老人,老人自身也要自尊自敬。

本次专题研讨会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信息社会5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主持。与会嘉宾围绕中华传统孝文化、少子化、积极老龄观、居家养老、乡村振兴等话题进行了内容丰富且深入的探讨。

资料来源:

2022413日发表在老龄与未来公众号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期照护思想——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52)成功举办》改写整理。


(责任编辑:苑心怡)

Copyright © 2021 RESEARCH INSTITUTE OF SMART SENIOR CAR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158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