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 > 动态研究  > 近期热点

数读医养 | 老年抑郁患病率达16%!透过国内外3大案例,看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解决方案

  • 期号:2024-02 总122期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保守估计在10%-15%。有研究数据表明,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的有16%

关注老年人群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本篇内容将聚焦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国内外心理健康服务市场现状,通过分析国内外案例试图探索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可及、普惠的心理健康服务。

一、老年心理服务需求普遍,三大类老人最需帮助

“她不断地询问,您在听吗?”

银龄书院的负责人薛晓萍分享了她在参与北京市老年心理服务热线的经历。

一位刚刚退休的失独妈妈在热线中一直在倾诉自己生活的烦恼,并不断确认自己的倾诉是否真的有人在听。

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伴侣离开的伤痛感、身体病痛的失落感、退休后的落差感……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在老年生活的不如意中滋生。

健康是中老年人的第一大刚需。然而,中老年人对自身的健康关注大多集中在身体健康,相对应的心理健康,则常常被忽视。

随着生理变化,老年人的心理也在悄然变化,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丁香医生发布的《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70前后人群对心理健康的期望大,34%的受访中老年人有心理问题。

很多老年人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排解消极情绪,又缺乏及时疏导的有效外界干预,长此以往,消极情绪的堆积会逐渐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产生老年抑郁。

2022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将“健康老年人”定义为60周岁及以上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趋于相互协调与和谐状态。

根据标准,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应从认知功能、焦虑、抑郁、生活满意度、健康素养五大维度展开。其中,健康素养包含“理解衰老、合理膳食、规律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遵医嘱用药,定期体检”。

具体而言,老年人在维持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老年生活不如意产生的各式各样的轻度心理障碍及负面情绪烦扰需要疏解,这一类需求可以依靠心理咨询或者情绪管理、情感倾诉、积极心理社交等轻量级心理健康服务解决。

2021年上海市老年心理关爱项目的抽样调查显示,3.5%的老年人存在焦虑情绪,6.5%的老人存在抑郁情绪。

另一类是患有认知症、老年抑郁等心理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诊疗手段进行治疗。随着数字疗法的发展,一些数字平台也可以提供相对应的严肃医疗服务。

抑郁研究所曾在《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聚焦老年人群,数据显示,65%的老年患者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对慢病治疗的焦虑,33%是无用感和孤独感,21%是生活困难,15%是对死亡的恐惧。

关于缓解抑郁的方式,78%的老年患者认为子女关怀最有效,67%认为要多参加活动,40%认为要进行心理咨询,33%认为要通过药物治疗。

然而,生活中大部分人很少注意到,身边的老人正经历着离退休后的无用感、对死亡、疾病的恐惧情绪、缺乏子女关怀、社交活动的孤独感、经济窘迫的担忧等情绪带来的烦扰。

“老年朋友的心理服务需求非常大,但他们不会主动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在服务过程中会发现,有的老人难以启齿,有的没意识到自己需要专业帮助。”

那么,哪些老人迫切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呢?对此,长期在一线社区心理驿站服务老人的工作人员做出总结:

第一类,空巢老人,他们长期一个人居住心理不安定或因疾病力不从心具有恐惧心理;

第二类,身处变化的老人,包括对新的变化如互联网、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无所适从、对退休生活不适应、遭遇变故的老人(丧子、丧偶);

第三类,家庭沟通不充分,个人孤独感强烈的老人。

老年是最自由、最充满智慧的人生阶段,老年人需要更多元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跨越心理困境,选择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与家人、朋友共度大好时光。

二、国内市场:政策强力支持,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过去三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大众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付费意愿同样显著提升。2021年以来,心理健康领域发生多起融资,涉及心理咨询服务、互联网医院、轻度情绪管理等多种商业模式。

然而,已有的心理健康服务与数字平台更多地聚焦青少年人群与中青年工作群体。面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服务供给还是市场教育都还在探索中。

1. 政策:鼓励关爱老年心理情况,主张提升服务水平

20208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探索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老年人群是抑郁症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要求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每年为辖区老年人开展精神健康筛查,对于经心理测评有抑郁情绪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及时转诊。

2021年,十四五规划将积极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提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以及老有所乐,要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网络等进行干预,以推动积极老龄化的顺利实现。

2022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2022-2025年在全国广泛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关爱行动将选取1000个城市社区、1000个农村行政村展开,具体行动包括:

围绕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心理健康意识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开展培训;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宣传;进行必要的干预与转诊。

2022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将心理健康列为三大健康维度之一,强调对老年人的心理照护。

目前,全国各地区在政策的推动下正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群提供心理健康帮助,比如江苏常州市在所有乡镇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对需要心理关爱且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一对一定期上门心理疏导。

2. 市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的供需不平衡

整体来看,老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大,供给少,与完善的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相比,面向老年人的心理服务非常匮乏。

目前,全龄心理健康赛道投融资事件较多,心理健康服务受到资本广泛关注,但集中在全年龄心理咨询平台以及泛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为老年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商业平台不见踪影。

另一方面,已有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存在供需错位的情况。当遇到精神疾病、心理疾病,住院治疗是大多数老年人唯一可选择的解决方案。院外、居家心理健康管理与照护在国内十分稀少,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无论是认知障碍还是老年抑郁都需要长期的院外心理照护。

3. 消费者:缺乏市场教育,认知亟需提升

老年人十分关注躯体疾病,但对心理状况的关注度普遍较低。一部分老年人及家人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老年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另一部分老年人发现或者经诊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对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病耻感很强,他们羞于承认自己罹患病症的事实,更不愿意主动就医,接受干预。

目前,国内已有少部分企业、养老机构等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从不同角度切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在此,文章梳理了两个国内案例,看专业机构如何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01 上海开欣医疗:连接医院、社区与家庭,提供全病程管理

开欣医疗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心理、精神疾病全病程管理的医疗服务机构,重点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和老年痴呆病人的全病程医疗管理服务。

开欣医疗在国内拥有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和遍布各地的连锁精神诊所,其中位于沈阳的静安医院融合数字技术打造了“HSH(医院-社区-家庭)”照护模式。

HSH照护模式基于“筛查-问诊-住院-居家”的精神疾病全病程医护管理理念,为老年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该模式提供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实现医院护理模式和方法向社区、家庭的延伸,从而避免护理盲区的实现,对患者用药进行科学指导,在出院后发挥社区支持和家庭护理的作用。

静安医院院长李洁介绍,信息的延续、关系的延续与治疗护理的延续是HSH模式护理的关键内涵。

为了实现延续性服务,开欣医疗融合数字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护理门诊,通过开欣医疗APP等线上数字平台实现远程医疗服务。

在社区场景,开欣医疗推行社区互联网诊室,通过数字化手段及时提供随访及医疗服务。据报道,开欣医疗沈阳静安医院联合沈阳多个社区,在社区打造着互联网诊室,为部分患者提供着远程医疗服务,构建起一对一的医患交流。在居家场景,通过远程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应对危机,进行居家病中护理和慢性期治疗。

除此之外,开欣医疗多次举办公益活动,以爱心服务队的形式为社区老人义诊,开展老年人睡眠障碍与焦虑情绪等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

02 “大家的家”康乐服务团队:打造五维康乐服务体系

“大家的家”是大家保险集团于202112月发布的养老品牌,以“保险保障+养老服务”的业务发展模式为家庭提供全场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

根据老年人群需求,大家的家搭建了医疗、康复、护理、安居、膳食、康乐、旅行、疗愈八条服务线,其中康乐服务关注老年人精神、心理层面的健康,关注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归属感、被需要感等。

具体而言,康乐服务团队依托“身体、认知、情感、精神、社交’五维康乐活动体系,结合老年人身体机能、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定制专属康乐服务方案,通过治疗型和休闲型活动的科学配置,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主动运动、主动社交的积极心态。

据介绍,大家的家康乐团队成员大多拥有心理学、精神和社会学方面的专业背景。目前,团队已开发舞动治疗、音乐治疗、宠物治疗等治疗方式。

音乐治疗体验会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活动,在治疗之前,音乐治疗师要进行多次访谈,观察记录老年人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生理、情绪、社交、认知表现,以及听说读写唱能力等,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面向自理长者、半自理长者、认知症长者等不同群体,大家的家康乐服务团队开展多样活动,比如零基础互动演奏乐器、用音乐治疗调节睡眠障碍、组织不同干预小组开展针对性音乐治疗等。

创作式的音乐治疗,能够让老人表达和抒发身体感受。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在康乐服务团队的指导下,社区老人们共同创作了《去痛歌》,表达了老人们积极面对疾病的想法,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生命体验。

宠物治疗已融入长者的日常生活,在诚心社区,中华田园猫家家和纯白色小狗枝枝先后通过考核入职。其中,“枝枝”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并通过了美国服务犬注册中心的严格考核,是一只具有官方编号的“情感支持型动物”。目前,枝枝主要负责认知症专区长者的日常陪护。

三、海外案例:培养专业医生,提供长期护理方案

与国内相比,海外早已涌现一批商业模式成熟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供应商。

本文关注海外老年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平台,研究心理健康诊所Rippl Care的发展模式,探索如何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院外护理服务。

1.招募、培养临床医生,打造专业团队

Rippl Care是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心理健康诊疗公司,致力于改善老年人“破碎”的心理状态,于20229月获得3200万美元融资。

在服务对象上,Rippl不仅关注老年人,同时为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和护理员提供服务。由于现有医疗保健系统缺乏对有心理健康挑战的老年人的照护,许多家庭和照护者正独自处理复杂的情况。Rippl希望提供全面的护理解决方案,基于家庭的需求,服务老年人及其家人、照护者。

在服务场景上,Rippl聚焦养老机构与居家场景,其创始人恩斯科夫认为,老年人更希望待在家里,在家里安享晚年,因而,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场景的便利、优质心理健康服务支持十分重要。

由于初级保健医生缺乏专业知识、急诊室和医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具有老年痴呆症、焦虑和抑郁症等症状的老年人往往无法获得高质量、实时的护理。

为了打造更专业的服务,Rippl招募了一批专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临床医生团队。同时,他们建立Rippl学院,与临床技能教学机构合作,提升现有团队的护理技能,并努力推动更多临床医生进入老年心理健康领域。

2. 24/7的全天候护理支持和“1+1”的个性化护理

Rippl团队调研后发现,老年人获得专业的、长期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护理的机会非常少,因而,他们重点关注质量、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平性四个维度,提供24/7的全天候护理支持和个性化护理。

当老年人或其家人有心理护理需求,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或在官网留言的方式讲述自己的需求,Rippl会回拨电话评估老年人需要怎样的护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建议。

目前,已有的服务包括全天候的心理健康护理,为认知能力下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对家人及照护者的护理导航与协调,帮助其了解社区资源;教育工具,帮助老人及家人了解老年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信息;以及综合用药管理、家庭健康和疾病预测服务。

其中,具体的护理模式包括一名执业护士和一名有执照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将在病人家中为老人提供护理。

在国内,全龄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日渐完善,专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泛心理健康服务等不同层级的服务正在不断进步、完善,从严肃心理疾病治疗到冥想等缓解精神压力的轻量化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提供广泛的心理健康服务。

但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仍在被市场忽视。未来,无论是将已有业务拓展至老年人群,还是为老年人打造专属心理健康服务都大有可为。

在采访中,薛晓萍结合自己服务老年人的经验,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为老年人打造轻量化的解决方案:

普惠化的简易沟通机器人,帮助老人进行倾诉,疏解心理压力,老年人需要一个可以随时聊天,畅快表达的陪伴伴侣;毛茸茸形态的录音笔,帮助老年人记录自己的想法、情绪,在回听录音中实现情绪梳理;在老年零食中加入情绪关怀小卡片……

除此之外,入局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赛道,可以把握国家政策支持,结合基层服务需求,发展To G业务;围绕居家、养老机构两大院外核心场景,研发长期、延续性护理解决方案。

心理健康深深影响着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老年人提供专业、可及、普惠的心理健康服务,仍需要政策与企业的共同探索。

资料来源:

    据202417日发表在AgeClub公众号上的《老年抑郁患病率达16%!透过国内外3大案例,看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解决方案》缩写整理。

 

(本文责任编辑:于越)


Copyright © 2021 RESEARCH INSTITUTE OF SMART SENIOR CAR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158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