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国庆中秋喜相逢,家国同庆。当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神州大地不仅涌动着举国同庆的热闹,更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出游旺季。本期以“银发文旅”为核心主题,探讨如何让“银发族”的旅途更加舒心、安心、暖心,共同描绘一幅“老有所乐、老有所游”的精彩画卷。
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到深度的文化体验,从便捷的跟团游到个性化的康养旅居,老年游客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快餐式旅游,而是更加注重行程的舒适度、服务的品质感、文化的厚重感以及情感的共鸣度。正如本期所揭示的,无论是老年游学机构Road Schola通过教育旅行帮助老年人保持认知活力、拓展社交网络,还是维京游轮以“文化赋能”与“私域温度”打造高端银发文旅体验,亦或是威海、象山等地积极探索旅居康养的“中国样板”,都印证了银发文旅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创新空间。
然而,当前银发旅游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首先,数字鸿沟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线上预约日益普及,但部分景区线下服务窗口的同步缩减,导致旺季老年人排队现象加剧,且线上操作对部分老年人仍较为复杂;其次,旅游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尚不充分,无障碍设施、休息场所、紧急救助等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此外,针对老年游客的个性化、多样化产品供给仍显不足,难以满足“游+学”“游+养”等复合型需求;更值得深思的是,年龄歧视的阴影仍偶有浮现,无论是人类服务者的刻板印象,还是AI算法可能隐含的偏见,都可能伤害老年游客的情感,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银发文旅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引导、行业自觉与科技向善的协同发力。
令人欣慰的是,改变正在发生。在国家层面,从《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明确列车上产生的诊疗费用可按有关规定进行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到《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部署线上线下协同的适老化数智标识导引系统改造,再到各地景区增设无障碍通道、保留并在旅游旺季适当增加线下窗口、简化线上操作,以及企业界积极探索“康养+旅游” “教育+旅游”等新业态,社会各界正共同努力,为银发文旅扫清障碍、注入动能。旅游适老化不仅是“补短板”,更是“拓蓝海”——为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企业抢占未来市场的战略选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银发旅游不仅是一个产业命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温度的民生命题。其本质,是在探讨如何让老年人能平等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如何让“数字赋能”而非“数字壁垒”伴随他们的晚年生活。愿本期期刊的内容能为您带来启发与思考,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包容的政策、更创新的产品、更温暖的服务,共同推动银发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让“诗与远方”的美好愿景,照亮每一位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主 编 杨艳敏
2025年10月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