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师生团队(以下简称智慧养老研究所)专访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一兵先生。吴总是智慧养老50人论坛成员,生物医学工程师,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委员等。
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脑科学研发及临床转化应用的高新科技企业,以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模式应用于医疗、养老、健康、睡眠、教育等领域。易飞华通拥有国内麻醉学界知名专家80余人作为顾问或合作伙伴,与400家科研单位有各方面的合作,自主研发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的脑功能状态定量指标27项,国内外专利21项,曾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发表科研论文400篇等。
在整个访谈中我们发现,吴总作为科研型企业家,高瞻远瞩、矢志不渝,潜心钻研,他对科研的热忱是劈开脑科学应用研究困难的利刃,是取得脑科学应用研究世界领先水平的基石。采访内容较多,但由于版面所限,仅把精彩的部分采访与大家分享。
智慧养老研究所:吴总您好,想先请您介绍一下,您在2002年成立易飞华通的时候,秉持的创立初衷大概是怎样的?公司发展到现在大概经历怎样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呢?
易飞华通吴一兵董事长:易飞华通的成立初衷,实际上是从整个临床医学或者从具体的大健康应用方面研发针对大脑功能的一种测量技术。脑功能状态反映在咱们日常当中,涵盖方方面面,了解大脑功能是刚性的需求。
易飞华通前身是黑龙江华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其早在1995年其实就对脑功能进行临床研究了,主要是手术的麻醉过程当中脑功能状态测量。这样来看第一个阶段是从1995年到2006年,当时主要是将麻醉镇静深度监护仪推向临床应用,销量很好,每年盈利。但因为没有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商标被其他企业注册,我们考量一番后决定深入研究脑状态了,同年开始研发脑状态参数。现在随着易飞华通新技术的应用,对临床脑功能状态的测量已扩展到儿科等其他临床科室。
第二个阶段是2006年到2015年,主要靠建设临床信息系统来维持企业运转,从现在看这其实也是智慧医养的一种模式了。在这个过程中竞争比较激烈,但我们不断完善脑状态数据、承接科研项目,做一些实景化医学,比如在家里的一些监测技术。那么十几年的发展,我们的脑状态测量已经成熟了,临床数据也做了大量计算,进一步取出了一些基础的脑状态指数。
第三个阶段是2015年至今,我们引进了外部资金、将数据和技术积累转换为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具体的应用产品。
总的来说,我们在第一个阶段还可以,因为是独家,没有竞争,医院有特别需要;第二个阶段我们靠了一些信息系统,靠一些国家项目、科研项目;2015年以后,我们头三年靠那些风险投资、天使投资;2018年到现在,我们主要靠我们自己,技术转化和市场化的困难非常大,但是我们走到今天,技术每年都有发展,每年专利申报都能成功,或者又拿到国家的新的项目,这样我们还是比较欣慰的,困难还是渡过去了。
智慧养老研究所:从这近2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易飞华通也是开发了不少智慧医养产品的,每个产品是在什么时候开发出来的呢?您是怎样去构思的?
易飞华通吴一兵董事长:刚才有提到,我们最早的产品是1994年开发的麻醉镇静深度监护仪,帮助检测麻醉药注射后大脑是否还有疼痛等意识。这也是全世界第一台。第二个阶段,实际上是2006年,我们就把这种镇静程度的测量扩展到了对于焦虑抑郁等多参数的脑功能状态的测量上。
到2008年以后,我们把它发展成了可穿戴设备,变成了一种互联网+的这样的一个计算模式,可以把它用在医疗机构以外,可以进入到了家庭,以及一般的工作机构或者是工作单位。同年我们开发了基于神经功能反馈的调节训练治疗技术,实现了神经反馈的训练、神经反馈的治疗,从而进一步实现了一类脑控系列产品,来实现大脑功能重建的过程,应用到治偏瘫治疗训练等方面。到2015年,我们进一步开发了疼痛测量指标,这个是国际上的刚性需要的测量目标,在临床上当然非常需要这个产品。
从2017年至今,我们又做了一些如自动给药机器人,与此同时,我们的可穿戴设备、云计算、物联网也更加完善,也有了一些非常好的应用模式,如怎么利用脑功能的测量,怎么利用这种可视化、游戏化方式使人们在娱乐当中改善自己的睡眠和大脑的老化。我们现在的这种“互联网+”模式的智慧技术,可以做针对智慧医养的个体化应用,实际上通过借助于保险、康复就可以快速普及到整个老年人群或者是大健康应用中去。我们易飞华通可能在未来三年之内在智慧养老领域产生一些具体的应用或者应用模板,大家会看得到这样的应用价值体现。
现在不同的设备产生大量数据后传到我们的服务器上,我们通过云计算可以进一步自动化优化设备,同时可以对数据进行对比检索并做医学预测,也会有利于我们平台自我发育和临床医疗的智慧发展。未来我们可能会进一步规范脑状态测量的数据结构,对合作伙伴做数据开放等。
智慧养老研究所:刚才您提到2008年之后业务做了一些机构或者家庭的扩展,想问一下您是怎样和其他的企业和机构之间进行业务合作的呢?
易飞华通吴一兵董事长:这就多了,像我们和养老院合作,会自然地在养老院放置脑测量设备。此外也会放在社区,一些机构、会所里,也有一部分进入了家庭。如失眠的治疗应用,老年人们非常愿意参与,常常是早晨排队去用我们在社区放置的脑控感知椅来改善他的睡眠。
在脑科学应用相关的产品上,我们和医疗机构、医院的合作是非常成熟的,也有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非常良性的合作模式,如应用到心脏康复科观察术后病人情绪是否有焦虑情绪,是否有失眠症状等。
最近我们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可以实现在卖出保险的同时附加动态的大健康服务。因为这些人的大脑健康、大脑功能状态变化,甚至是出现了问题以后如何利用神经反馈技术去改善,都是与保险有密切关系的。我们可能会联合成立公司,面向0~18岁的婴幼儿和儿童、老年人两个方向分别推出两个险种,并向65岁老年人赠送我们的脑电波的头带传感器,采用积分有奖的娱乐化形式,来实现老年人和儿童的大脑的功能改善。
智慧养老研究所:您作为医养服务领域中长期探索的企业家,最看重的素质或能力是什么?
易飞华通吴一兵董事长:我从大学二年级时就立志要做脑科学的研究,毕业后很快开始研究大脑的功能,至今已经30余年。我更是一个应用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在我看来做科研型的企业科学家,最重要、独特的素质,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或者说要有一种专注、坚持、坚韧不拔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件事做起来。
从养老这个领域来讲,做智慧养老的企业,最重要的企业家精神也是要耐得住寂寞。一定要有一种坚持、有一种情感、有一种胸怀,否则做养老这件事是不太可能做成功的,或者说不太可能能做长久的。再者还要做一些具体落地的东西。我不太觉得通过一些模式运作,通过拿到国家对于养老的一些支持资金能深入解决老年人生活当中的具体的场景问题。而且具体的技术应用需要多方面协作、多方面支持,从而形成体系,形成一个集成化的场景应用,这个才能真正地在养老这个领域立足。
此外,企业家应该知人善用、团结、激发员工的创作热情。像我们做具体的技术,更应该识别人才,比如是否热情、热心、不服输、坚持等,还有就是要能清楚知道企业战略目标和给员工的价值是什么,以尽可能实现双赢。在选择人才上,我可能更关注个人品行、对事业是否感兴趣、坚持、个人能力等,当然,考察人才时,可以参考一些人才考察的量表以及看是否有经验积累等。
资料来源:
访谈整理来自智慧医养分会公众号,为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师生团队对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一兵先生的专访。
(责任编辑:赵子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