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您当前的位置: > 动态研究  > 近期热点

会议集锦 | 青年学者聚焦老龄社会

  • 期号:2022-03 总99期

2022124日下午,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 青年学者专场(一)”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第二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青年学者学术论文”五位优秀论文一等奖作者代表主讲,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信息社会5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主持。

获得“老龄时代·社会力量 第二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青年学者学术论文一等奖的五位作者代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保障2020级硕士研究生沈彤,郑州轻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冯华超,中央民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庞仙,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朱语馨,获得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直博生录取资格的华东理工大学本科生郭宏旺分别以“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评价与优化路径”、“多子未必多福:子女数量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2-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数字化时代,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隔代照料对我国老年人成功老化模式的影响——基于2018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能够改善中老年群体的抑郁状况吗?——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为题进行了内容丰富精彩的分享。

沈彤代表的研究团队评价分析了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她基于Gilbert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从分配基础、供给类型、输送策略、财务模式四个维度出发,对全国28个试点城市的长护险政策进行了评析。发现我国长护险在试点中依然存在制度覆盖面窄、失能评估标准碎片化,服务供给内容单一、供给缺乏精准度和动态调整机制,社会化照护合力难以形成、非正式照护缺乏政策支持,过度依赖医保基金,筹资标准有失公平性等问题。据此,她提出以扩大覆盖范围优化评估标准夯实分配基础;以按需丰富服务供给、科学制定护理等级衔接供需渠道;以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市场构建多元供给体系;以互助共济、责任共担原则完善可持续筹资机制的优化路径。

冯华超在“全面三孩”的政策背景以及家庭养老弱化的现实状况下,考察了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在当下社会是否依然适用这一问题。基于2012-2017年CGSS数据,考察了子女数量对老年父母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从整体来看,子女数量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倒U型”,经工具变量与替代变量检验后,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2)从子女性别结果来看,拥有任何子女性别数量组合的老年人幸福感都要高于没有子女的,一儿一女的老年人并不是幸福感最高的,一儿多女的老年人幸福感程度最高;(3)子女数量对老年父母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儿子数量与女儿数量对不同性别、健康状况以及城乡的老年父母影响不同;(4)从影响机制来看,子女数量通过阶层地位、闲暇活动、房产状况对老年人的幸福感产生影响,但儿子数量与女儿数量的中间传导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因此,传统社会形成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观念仍有其存在的社会经济土壤,“多子多福”和“多子未必多福”在当前社会中会同时存在。

庞仙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随着日常生活中数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现象越来越明显的现状,采用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的方式,调查了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的情况、困难及态度和中青年人群体对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的态度,着重讨论了城镇和农村的老年人面对智能化产品的区别、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的需求。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智能化产品使用复杂,老年人内部存在极大多样性、差异性,老年人对谣言、诈骗辨别能力弱。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加强手机、电视等智能终端产品的适老化研发,以差异性、针对性的原则有效推广智能技术,提高老年人的警惕意识。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分别设计了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原型,以期对适老化设计及应用有所启发。

朱语馨将目光聚焦于成功老化这一议题,她表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让老年群体实现成功老化已经成为社会和学界的重要议题。我国现代社会家庭规模正趋向于小型化和核心化,老年人提供的隔代照料行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她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 年的数据,探讨隔代照料行为与老年人实现成功老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老化程度较为成功的比例为22.14%;提供隔代照料且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成功老化程度最好;在婚、低龄、有个人收入和养老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镇男性老年人更有可能实现成功老化;老年人的隔代照料行为与成功老化的多个维度呈现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社会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有差异性的支持政策,家庭也要更多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帮助老年人实现成功老化。

郭宏旺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与内生转换模型(ESR),探究了中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行为对于抑郁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行为受到性别、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工作类型、是否享有低保、家庭规模等社会资本变量的双重影响;经济更优越、教育水平越高、年龄越低的中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越大;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改善中老年群体的抑郁状况,最高可降低抑郁得分2.933分,能够减少24.79%的中老年抑郁症患病人数;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于60岁以上农村女性的抑郁改善效果最明显。因此,其研究结果对于推动互联网的适老化改造,提高中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抑郁发生率、促进健康公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政策含义。

在嘉宾点评环节,两位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代表评审组进行点评。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曾红颖老师对获奖学者时代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研究表示赞扬,同时期望各位青年学者能够继续积极探索老龄社会存在的相关问题,夯实研究能力,为老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为本次专题研讨会作出点评与总结。他从论文选题、新意亮点以及今后研究建议三方面出发,肯定了获奖学者选题的时效性、学理性和应用性,赞扬了各位学者在对待科研时的钻研态度。同时,陆教授也提出了继续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多元视角审视研究内容等建议,勉励广大青年学者继续努力,进一步做出更好、更完善的研究。

资料来源:

2022124日发表在老龄与未来公众号上的《第二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 青年学者专场(一)——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46)成功举办》改写整理。

(责任编辑:苑心怡)

Copyright © 2021 RESEARCH INSTITUTE OF SMART SENIOR CAR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158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