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对老年人健康和生命所造成的严重威胁不容小觑。而对老年人的意外跌倒进行精准检测并及时实施救援,可以将死亡和受伤的风险降至最低。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跌倒检测”已成为老年领域绕不开的关注热点。
一、56%老人摔倒发生在家中、户外,穿戴类设备优势凸显
据我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跌倒发生地点占比最高的是在家中(56.41%);其次为公路/街道(17.24%)、公共居住场所(14.36%)。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跌倒发生地点构成也不同,其中年龄越大,在家中发生跌倒比例越高。
可见,居家及户外活动环境,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场景。在居家环境和户外活动时,对老年人进行跌倒检测、并及时呼救,是降低老年群体跌倒伤亡率的关键一步。
对于居家与户外的老年人活动场景,穿戴类的智能跌倒检测产品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既不受使用者的活动空间限制;且设备单一、小巧,便携度与性价比较高。
而当前在国内市场,老年智能穿戴设备中“跌倒检测”功能及相关产品,却呈现出不温不火的局面。
二、国内市场观察:专业穿戴类跌倒监测设备缺位
穿戴式跌倒检测设备的原理大多基于加速度计,及陀螺仪和磁力计等其它传感器融合在一起。主要是通过可穿戴式的传感器设备,来检测人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参数信息,根据事先设定的阈值来判断是否发生跌倒。
海外品牌里,大众消费品类中有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series 4以上的系列产品,在跌倒检测功能表现上收到用户好评较高,跌倒识别精度佳,且误报触发率较少。也有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警报系统,推出具有跌倒检测功能的智能穿戴类硬件,例如Philips Lifeline(飞利浦生命线)的Home Safe等。
然而在国内穿戴类智能检测设备市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目前发展明显较弱,具备专业跌倒检测功能的产品并不多。在具体产品上,我们发现:(1)老年智能手表的跌倒检测功能缺失、边缘化;(2)对于带有跌倒检测功能的智能手表,老年消费者占少数。
综合以上两个维度来剖析“跌倒检测”穿戴类设备的国内市场,能看到目前产品的实际定位处于交叉范围内的略微尴尬境地:
1. 大众消费品的小众功能。专门针对老年群体做跌倒检测的穿戴设备很少,具备了跌倒检测功能的产品往往面向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其界面、操作更加复杂,不易于老年人使用;且价格偏高。
2. 老年垂直赛道产品有关注度,但产品落地较少。为什么于老年人群而言为“刚需功能”的“跌倒检测”产品,尚未在老年智能穿戴品类中打开市场,国内品牌并未出现特别热门畅销、口碑响亮的产品?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采访了广州爱牵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靖云。从业内视角看,王靖云十分认同“穿戴类设备”作为一种有效的跌倒检测方案,其特性能够弥补“非穿戴类”在居家与户外场景中的市场空缺。
同时,站在企业角度来分析国内市场现状,他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国内老年赛道企业在做智能穿戴设备的跌倒检测功能时面临三大瓶颈:(1)传感器性能欠佳;(2)算法的数据积累与校正是一个长期过程;(3)研发投入与产出性价比相对不高。
三、海外案例启示:多元产品形态+系统解决方案
记者在对老年人的采访中发现,对于摔倒的警惕与担忧,以及摔倒后的一系列后果,在老年群体中备受关注,且70岁以上老年人表现出更大的关注程度。
另外,在本次采访中,女性受访者更倾向于购买有跌倒检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NISS报告佐证了这一现象,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女性跌倒病历多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女性在各年龄组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由此可见,关于具备专业跌倒检测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需求与消费者期待都确切存在。
而在本次采访中,老年群体对于跌倒检测的功能诉求,除了集中体现在操作简单、准确识别跌倒、自动呼救、佩戴舒适、续航持久、防水、便携等基础项以外,还有一个着重关切点:当跌倒事件发生后,“自动SOS”除了能向紧急联系人拨出电话,这个装置真的可以确保我及时地得到救援吗?
可以窥见,这种担忧与疑虑源于部分较高龄老年人对于新兴科技、医疗紧急救援机制的不充分信任,以及面对不熟悉的就医流程时的无助感与焦虑。
针对上述需求,欧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针对居家环境的医疗警报系统,并出现许多医疗警报系统服务商。他们为用户提供的是:智能终端硬件+24小时警报应答\转报医疗机构服务。
结语:
跌倒、检测、呼救、救援,每一环节都需要串联,才能建立起老年人生命安全的关键防线。而精确有效的监测与救援,也需要被更好地应用,才能挽救老人在家中、户外的“最后一次摔倒”时刻。相信在未来,有了更多中国企业的技术与资本赋能,智能穿戴设备能承载的还有更多。
资料来源:
据2022年3月16日发表在AgeClub公众号上的《老年产品缺位/误报率高,从海外案例看国内穿戴类跌倒检测设备创新的2大方向》缩写整理。
(责任编辑:段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