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动态研究  > 应用动态

智慧技术有妙用,让“养老”变“享老”

  • 期号:2023-01 总109期

编者按:

关注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探索智慧技术赋能新模式。智慧社区助力基本养老需求,多措并举挖掘老龄人才红利,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变“享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变“享老”。

智慧社区让基本养老无忧

“天猫精灵,拉上窗帘,打开电视。”话音刚落,窗帘缓缓合上,电视也自动开机并切换到老人常看的戏曲频道。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华晟咱家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咱家”),已经入住了一年多的张奶奶做完理疗,正准备看电视。

“我很满意!”谈及这里的生活,张奶奶脸上笑开了花,“在家门口养老,周围都是老街坊邻居,一点不寂寞,孩子们来看我也便利。这里全是我们老年人会操作的高科技,可方便了,我被照顾得很好!”

仔细观察张奶奶的房间,电视、窗户、窗帘、灯全部智能化控制,自动报警门磁、智能睡眠监测仪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张奶奶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

帮助卧床老人移动护理的电动旋转床、便于老人起身站稳的马桶扶手、为防止滑动而装备吸盘的碗碟、随处可见的方便意外发生时求救的紧急按钮……这里的智能化适老设施让人倍感贴心。

张奶奶所在的养老服务中心位于晋星社区,共15个房间,34张床位,即使是不住在这里的老人,也可以来享受理疗、康养、就餐、娱乐等服务。“咱家”在榆次区目前有5家分支机构,位于康乐社区的第6家也正在建设中,可为住在中心及周边社区的老人提供24小时长照康养和日间照料,能辐射周边35个社区、6万余名老人,被民政部等三个部委授予“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自2014年建立至今,“咱家”将互联网与家庭、社区、物业及医疗整合于一个平台,已建立了从社区卫生站到家庭医生的多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通过平台或拨打呼叫中心服务电话,老年人便可享受及时的上门服务。据中心负责人陈丽媛介绍,目前中心能够为辖区及全市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助浴、康复训练等多种服务,已服务96万多人次。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像“咱家”这样的社区养老中心只是未来中国普惠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

从餐饮到就医,从护理到保健,从出行到陪诊,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中国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各地区各部门推出了许多有力举措,通过新建、改造、整合资源等方式,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家门口”服务。

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

每周三上午,63岁的李老师都会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的综合文化中心,教授社区老年志愿者软笔书法。他说:“现在社会稳定,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我从事了一辈子文化工作,虽然现在退休了,但是也不想和社会脱节,希望能为社会发挥点余热。”

据该中心负责人李蒂介绍,目前辖区内共有25个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万人,占总人口26.7%。近几年辖区内退休的老人大多来自总政歌舞团、国企及部队大院,他们身体素质都还很好,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较高。街道办事处除了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外,还为低龄老人创办了“养学游”沙龙,定期开展书法、太极、昆曲、心理学、中医及推拿按摩等课程。

社区给每位老人都分发了志愿服务采集卡,只要在社区里参与诸如垃圾分类、解决邻里纠纷、疫情防控志愿者等公益活动,就可以获得积分,用积分便可以兑换相应的课程。“‘养学游’沙龙特别受欢迎,上个月积分换课的时候,队伍都排到楼下去了,目前已吸引了千余名低龄老人参与。”李蒂说。

像永定路街道的老人这样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正步入低龄老龄阶段的人群被称作“新老人”。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收入和消费水平也较前代大幅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因此他们的兴趣爱好、娱乐内容、休闲方式也较传统老人有了新的变化。

无论是在网上冲浪刷抖音还是线下聚会KTV,家里、社区或者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们都能自得其乐。旅居养老、抱团养老、田园养老、智慧养老……“新老人”正在打破传统养老模式的藩篱,新型养老模式对养老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银发经济”带来新动能。

李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他和老伴现在都退休在家,唯一的儿子也已经结婚生子独立生活,不需要他们帮忙照顾孙子。“我愿意为新事物买单,有空了就和老伴去家门口的华熙LIVE商贸区转转,吃点好吃的,也了解下现在年轻人的喜好。”他边说边展示着最新入手的小物件,“你看这是我新买的手机和带补光灯的直播手机支架。”闲暇时,他会在抖音上开直播,和网友们探讨书法创作。李老师也表示,现在是网络时代,他身边一些年纪大的朋友上网时多少会遇到些困难,但他们都积极地在老年大学和社区学堂学习与智能手机及互联网相关的知识,希望相关机构能多组织一些类似培训,给老年人创造更多融入社会的机会。

有专家建议,针对“新老人”的特点和需求,应进一步深耕、细分养老产业以及涉老产业,发展老年自驾旅游、老年新潮体育、老年在线教育、老年智慧娱乐等消费新业态,为“新老人”的“享老”生活创造更多的可能。

发掘老龄人才红利

据统计,在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接下来的十多年,每年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千万级递增。老龄化进度的加快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迅速变化,使得医疗保险、养老金等公共支出快速增长,给社会运行带来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新的人才红利。

像李老师这样具有知识、经验、技能优势的低龄老年群体,健康状况、社会保障水平都很好,他们对于再就业、继续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很高。有研究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有较强的再就业意愿。

1955年出生的王医生,现在是一家私立口腔医院的出诊专家,主要负责种植义齿。这家医院有三个分诊所,为了方便居住在不同城区的患者就诊,王医生辗转于三地,日程总是被预约得满满的。退休之前,她是一家三甲医院口腔科的主任,退休后就一直在这家医院工作。最近她的女儿又为她添了第二个外孙,在被问到为何不回家享受天伦之乐时,她说:“没办法,总是有很多患者专程来找我看牙,能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是我的职责。”王医生也坦言,她的一些同龄朋友虽然也有再就业的愿望,但苦于没有应聘渠道,不知从何下手。

20228月,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旨在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这被认为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老年人再就业将成为社会人力资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记者在梳理中发现,广东、四川、云南等省份的相关部门都曾发布过老年人招聘公告。例如,江苏省无锡市每年都会举办“银发专场”公益招聘会,每场能吸引200300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其中科技人员、教师及医生等最受欢迎。用人单位也表示,老龄员工稳定性高,也可以缓解企业用工难和用工贵等问题,这是一种双向利好的选择。

资料来源:

2022128日发表在中国网上的《让“养老”变“享老”》改写整理。


(责任编辑:苑心怡)

Copyright © 2021 RESEARCH INSTITUTE OF SMART SENIOR CAR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158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