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动态研究  > 国际动态

维京游轮:银发文旅的文化赋能与私域温度

  • 期号:2025-10 总142期

编者按:

在银发经济浪潮下,高端文旅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本文以维京游轮为样本,剖析其如何精准把握高知银发群体的文化需求与情感价值,通过“文化赋能”的产品内核与“私域温度”的运营策略,成功构建品牌护城河。维京游轮的案例从营销到服务的全链路实践,为“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银发产业,特别是文旅与康养服务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启示。

一、寻世界文明,与自我重逢

过去几年,中国的出境游市场经历剧变。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人文”,从“大众娱乐”到“私人定制”,市场变化的背后,是用户价值观的演化。尤其是那群55岁以上、知识层次高、重视文化体验和社交氛围的旅人,正在悄然成为高端文旅市场的中坚力量。这是一群正在重塑市场定义的旅人。他们对旅行不再抱有单纯休闲的期待,而更看重体验的深度、文化的厚度与过程的舒适度。他们或许已经走过世界很多地方,但仍对文明的起源与历史的肌理保持好奇。维京游轮,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成为“移动的人文空间”。维京打造了一个区别于市场主流的品牌逻辑:全中文服务消除了语言焦虑,雅致的北欧设计营造静谧空间,岸上与船上体验围绕文化展开——不是狂欢,而是沉浸;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对话。这种带有“精神陪伴”属性的产品体验,让维京迅速建立起口碑与忠诚度。

二、被选择的品牌,而非主动打扰的声音

面对中国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维京没有走传统的“信息轰炸”路线。相反,品牌选择用细腻的触角去“发现用户”,而不是“追逐用户”。维京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从2016年进军中国时最早的欧洲河轮专家开始,就始终坚持以目的地为核心的深度人文之旅定位。无论是差异化的中小型游轮产品,还是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策略,维京始终坚持走一条精准营销的路线。

通过与IPG盟博旗下的KINESSO卡耐索团队合作,维京完善了对高净值银发族用户画像的描绘,并且构建起一整套数据驱动的内容优化机制。他们通过研究银发人群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美篇等平台上的行为轨迹,优化信息触达的频率与节奏,从而实现精准、高效的人群覆盖。在内容策略方面,面对信息获取方式日益多元化的银发高知人群,维京并未选择迎合流量逻辑,而是确立了以“文化赋能+场景共鸣为核心的内容叙事策略。

维京与IPG旗下的万博宣伟(Weber Shandwick)公关合作,通过名人背书、博主共创、平台合作等策略,打造了去商业化的社媒内容生态构建。维京精准锁定人文旅行博主与银发达人进行深度合作,内容更注重科普、纪实与知识性,拒绝泛娱乐化的快餐内容。因此,维京在每一篇内容产出中,始终保持对深度的尊重:从讲述维也纳的音乐史,到解析瑞士少女峰的风貌,抑或是对于旅行意义的探索,每一则推文、每一条视频都力求在信息密度中融入温度;它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一次次激发旅人好奇心与世界连接感的邀请。

维京打造了一套差异化内容生态系统:在微信生态中形成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企业微信的闭环互动;在小红书和抖音中推进宾客真实体验的曝光;在目前最活跃的“中老年线上社区”美篇上,借助用户共创激发社区联动,建立熟龄社群的文化认同感。依托KINESSO卡耐索持续优化的内容结构与自动化运营工具,维京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主流社交平台上的内容收录效率,同时也借此建立了信息有效性的底线——不为被看见而牺牲品牌精神。

三、用温度构建私域,让旅人彼此照亮

私域运营是维京游轮的营销策略中的重要一环。维京深知,对于银发族来说,信任比促销重要,情感比流量更有说服力。维京通过微信企业号形成高黏性人群触点,由顾问进行一对一服务。不是机械式的回复,而是旅程前的文化顾问、旅途中贴身服务、旅后提供分享与延续。这种方式建立起一种有温度的“人”与“人”的关系,而非仅仅品牌与消费者的“对话场”。

而当银发旅人面临出行顾虑——语言、饮食、安全、体力分配等“隐性门槛”时,维京并不回避这些问题。相反,它将这些“痛点”作为故事开端,通过细节展示、服务解释与情绪共情,把每一个看似微小的举措转化为“你被理解”的信号。比如行前准备中的温馨提醒,用熟悉的中文服务安抚初次出国的紧张感,在“维京之旅”小程序中增设翻译、货币转换等实用小工具,方便旅客自由探索时使用。

此外,维京深度挖掘宾客体验,将自身的产品优势“置于”宾客的回忆之中,用人们的真实反馈与故事充实其社交平台的内容矩阵,并成为私域传播中最好的口碑载体。那些用美篇写下的旅途体悟,那些在评论区留下的对旅程的共鸣,成为维京品牌最打动人心的素材来源。这也是维京始终坚持的品牌信念:旅程不仅要被记住,更要被理解。在每一次文化的注脚、每一次心境的共鸣中,银发旅客不是被营销的对象,而是共鸣者、讲述者、甚至是共同书写品牌叙事的参与者。

更有趣的是,维京设立了多个用户共创机制,例如在“维京好友”小程序发起的“人生旅程”故事征集活动、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起的UGC话题征集、在首届上海国际邮轮节期间发起伊敦海上钢琴师公益自由演奏互动活动、以及小红书定制活动我和游轮超合拍打卡互动等。通过较为巧妙的激励方式——例如周边礼品或精选内容展示,营造温馨真实的社区氛围。这正是维京区别于多数品牌的地方:它不像一个游轮公司,更像一个文化载体,让用户在其中获得身份共鸣。

四、打开边界,连接更多生活方式

在维京的品牌版图中,旅行不只是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递。因此,跨界合作是它讲述“生活方式哲学”的重要窗口。随着中国正迈入“健康老龄化”时代,以及中老年人对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康养+学游的体验成为了需求和趋势。新时代的高知银发群体不仅具有探索欲和好奇心,更青睐于高品质和具有价值感的旅游产品。2024年起,维京联合上海老年大学与上海教育电视台,发起了中国首个国际银发康养学游项目——“银发趣学游,圆梦看世界

从课程设置到航线设计,从艺术解析到文化沙龙,这个项目实现了“游轮+教育+康养的深度融合,为银发族提供了一种边走边成长的生活方式。此外维京与羽西合作,面向50+女性推出定制化的旅行和护肤体验,不仅满足了熟龄女性对美的诉求,也传递出她力量背后的温柔坚定。品牌不再只是供应方,而是生活方式共同体的搭建者,这成为维京游轮在高端熟龄市场的另一道护城河。老去并不是告别世界,而是以另一种方式,与世界重新建立关系。

维京做的,正是这样一件看似简单、却极其稀缺的事——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消费生态中,为那些还愿意慢下来、想要理解世界的人,提供一条温柔、真实、有尊严的通道。当营销成为关系的艺术、产品成为精神的延伸,一个品牌便有了穿越时间的可能。

责编评论:

维京游轮的案例超越了传统的核心在于对老年人的深度理解与尊重。它揭示了现代银发产业的两个关键转向:一是从满足基础功能需求到提供精神文化价值的“赋能”转向;二是从流量驱动到关系构建的“温度”转向。该案例不仅为文旅行业提供了范本,更对智慧养老和智慧旅游领域具有实践启示——未来的服务设计,无论技术如何迭代,都应回归人文关怀的本质,以“文化”为纽带,以“信任”为基础,方能真正构建起有生命力、可持续的银发生态。

资料来源:

根据AgeClub 202586日发布的《银发文旅高端样本:维京游轮的文化赋能与私域温度》缩写整理而成,原文链接:https://www.ageclub.net/article-detail/6448

(本文责任编辑:李辰龙)

Copyright © 2021 RESEARCH INSTITUTE OF SMART SENIOR CARE.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1587号-6